5月12日,四川省2025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在绵阳正式启幕。作为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宣传周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主题,通过“会+展+练”立体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域、贯穿全链的安全宣教矩阵,推动防灾减灾意识扎根基层末梢。
(绵阳消防员指导市民开展模拟障碍逃生)
科技赋能:智慧装备构建灾害防控新图景
在绵阳主会场的应急逃生演练区,灭火侦查机器人、应急搜救四足机器犬等“硬核”装备集中亮相。这些搭载AI视觉识别、环境感知系统的智能设备,通过模拟火灾、地震等灾害场景,为公众提供沉浸式逃生实训。“这些机器人能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定位火源,为救援争取黄金时间。”现场演示的绵阳消防支队消防员陈凯介绍,模拟烟雾通道、废墟搜救体验区吸引众多群众参与,群众在实操中能直观掌握“弯腰低姿逃生”等自救技能。同步启动的全省应急包数字化发放平台,创新融入文创手办、AR隐患排查指南等元素,实现应急知识传播从“单向灌输”到“互动参与”的转变。
(德阳消防组织市民参观了解消防救援装备)
德阳消防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利用无人机集群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巡检,结合智能烟感系统实时预警平台,打造“发现—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模式。乐山消防在抗震救灾综合演练中,实战检验废墟生命探测雷达、两栖救援机器人等先进装备效能,实现科技成果向实战能力的高效转化。甘孜州开发的“甘快传”隐患举报小程序,借助区块链技术确保问题闭环处理,数字治理赋能基层防灾减灾效能显著提升。
精准服务:织密重点群体安全防护网
针对独居老人、老旧小区等重点领域,四川各级消防部门主动开展消防安全服务工作。内江消防启动“甜城暖阳-守护万家”专项行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为2000余户独居老人家庭开展电气线路检测,并建立“一户一策”安全档案。资阳、阿坝等地消防部门采用“方言课堂+案例警示”宣教模式,通过“敲门入户”“摆摊设点”,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内江消防协助独居老人排查消防安全隐患)
攀枝花市聚焦人员密集场所,联合文旅、应急等部门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推动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急照明集中控制装置,通过“靶向治理+长效监管”的工作机制,从源头压降安全风险。“现在每个房间都装了智能烟感,我们定期培训员工用灭火器,客人住得也放心。” 攀枝花某酒店安全主管李建国说。
全民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宣传周期间,四川各地搭建起“行业协同+社会参与”的立体化宣教平台。绵阳主会场汇聚公安、卫健、教育等八大行业代表,共同发布《全民防灾倡议书》,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责任闭环。成都、南充、巴中等地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组织开展火灾逃生演练。凉山消防采取“双语宣讲+民俗融合”的模式,将防灾知识通过双语宣传、有奖问答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南充消防组织学生学习使用应急逃生装备)
广元、遂宁打造的“消防夜市”成为网红打卡地,市民通过穿戴消防战斗服、操作智能灭火装置等互动体验,在沉浸式参与中掌握“一懂三会”技能。眉山、宜宾、雅安等地走进校园、企业等单位,通过设置烟雾逃生帐篷、119模拟报警等环节,让广大师生、职工学会消防安全。
(广元市民体验使用液压破拆工具夹乒乓球)
从科技前沿到田间地头,从校园课堂到社区广场,四川消防正以多元路径推动防灾减灾意识扎根基层,“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正在巴蜀大地逐步成形,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川网传媒·四川手机报记者 四川消防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