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 三农快讯
s

四川手机报,7000万人都在看。四川移动用户编辑121发到10658678可订阅《四川手机报-三农快讯》,报料热线(028)85175827。

★热点关注★

打好沃野“耕”新第一仗

----

春分已至,从南到北,春耕全面铺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作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各省份都明确了全年农业生产任务。完成这些目标任务,春季农业生产是首战。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耕地面积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藏粮于地”要看地力,肥力就是地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春季生产注入更多新动能。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科学把握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的辩证关系。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对农事节令的了解,承载着农耕文化。AI不是农业劳动力的“对手”,而是帮手。“老把式”与“新农人”要互相支持,“会种地”与“慧种地”协同,为全年粮油丰收打牢基础、掌握主动。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赋能农业生产全链条,让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技术为山乡春耕插上翅膀。(新华社)

★四川三农★

1、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3月25日至29日,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先后下降8~12℃,局部地区日最高气温降幅超过20℃。据四川省气象台预报,未来三天我省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回升,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多阵性降水。27-28日,盆地有一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日平均气温将累计下降5-7℃,要做好小春作物病虫防治,防止油菜因风倒伏,同时对水稻补施锌肥,避免低温僵苗,出现“坐兜”现象。(四川气象)

2、成都:近日,成都市发布《营造乡村旅游消费新场景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成都将打造100个以上特色鲜明的乡村消费新场景,培育10大乡村旅游特色标杆项目。(四川新闻联播)

3、雅安:2025年蒙顶山茶商大会日前在雅安名山区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余家茶商茶企代表走进当地茶园工厂,开展产销对接工作。大会现场,12家企业集中签订5.2亿元茶叶销售订单。(四川新闻网)

4、春行田野:借势“造血”,邛崃市夹关镇茶旅融合让万亩茶园“点绿成金”;智能立体育秧机将育秧工作从田间搬进工厂,大邑县安仁镇新福社区提升春耕“含科量”;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大邑县盘活利用闲置资产……现下正值春茶上市、春耕生产、春花盛开时节,由农业农村厅主办的“春行田野”2025年媒体采风活动日前走进春日里的成都乡村,“三春”之季看农时“三变”。点击阅读>>详情(四川日报)

★全国三农联播★

5、种子:全国农技中心日前在海南三亚举办首批认证种子上市启动仪式,首批通过认证的27家种子企业代表获颁农作物种子认证证书。截至目前,已有31个品种300多个批次、1000多万公斤的种子通过认证。检验结果表明,通过认证的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种子发芽率和品种纯度水平均显著提高。(新华社)

6、打假:近日,公安部部署严打制售假劣农资犯罪,要求各级公安机关抓住春耕备耕用种用肥用药需求高峰和农资生产、储备量大的时间节点,对制售假劣农资“黑窝点”“黑作坊”,有资质企业生产假劣农资、网络售假、流窜售假,农资“忽悠团”和以“订单农业”为名制售假劣农资等犯罪实施精准打击、深度打击、规模打击、联动打击,快速形成高压震慑态势。(新京报)

7、储粮:我国首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在湖南完成仓体充气成型,标志着我国新一代现代化粮仓正式迈入应用新阶段。气膜仓体高度达33米,直径24米,可储存粮食9000吨,仓容比前代技术提升20%,这也是我国储粮仓又一次迭代升级。(新闻联播)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路上 携手“酿”出幸福生活

----

最大限度凝聚合力,以超常举措推动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正式启动一年多来,从海拔4100米的香菇基地到黄金梨酿造的美味果酒,从全新的青稞精酿啤酒厂到“小酒庄大产业”,众多川酒企业承担起县域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资源开发等重任,聚力描绘共同富裕美好图景。点击阅读>>详情(四川日报)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广元市昭化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纪实

----

近年来,昭化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仅2023年以来,全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9458亿元,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170余个。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和美乡村40个,成功打造和美乡村精品村1个。如今,一个个“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和美乡村跃然眼前,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点击阅读>>详情(农民日报)

★粮食生产★

四川最早春耕的地方“开秧门”

----

3月20日,春分的第一缕阳光洒下,揭开了“巴蜀鱼米之乡”的春耕序幕。川南地区历史悠久的“开秧门”仪式在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举行。合江县春季气温回升早,水稻移栽较其他地区早7-15天,得天独厚的温光条件使其成为川南再生稻培育的核心区。

合江县始终坚守“粮猪安天下”,大力推进粮食“稳面积、提单产、增价值”,高水平建设“巴蜀鱼米之乡”。2024年,打造9个再生稻高产攻关示范片和14个县级粮食生产示范点,粮食播种面积达122.4万亩,产量52.46万吨。“中稻+再生稻”吨粮示范片更是以最高亩产1270.3公斤的成绩连续两年刷新全省纪录。(封面新闻)

主办:四川省农业宣传中心

   川网传媒·四川手机报

编辑:刘瑞强

审核:袁芳、李思颖

责编:罗汉、徐振华 

监制:戴杰帆、谭功燮

我要爆料
新闻排行榜

四川手机报刊例价PDF

四川手机报刊例价JPG

四川手机报联系方式

广告部热线:028-83206299

蜀ICP备12003267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