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作者: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院区/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 心身消化科 主治医师 汪瑾宇 涂梦恬
在成都就读高二的小安,最近感到非常困扰,因为每逢重要考试,她都会感到极度紧张,并且在考试当天早上出现呕吐,直到考试结束后,症状才自行消失。甚至,一靠近学校,小安就开始紧张、呕吐,导致她不敢上学,全家人都特别担忧。同样饱受呕吐困扰的,还有成都的私企老板老王。老王的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破产了,沉重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长此以往,他的睡眠变差,感到身心疲惫。经常一吃完饭就会立即呕吐,吐完又可以正常吃下一餐。老王做了肝功、胃镜、腹部彩超等等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吃了不少“养胃”的药,也一直不见好转。小安和老王辗转来到心身科门诊就诊,医生说,他们这是患上“神经性呕吐”了!
什么是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呕吐,又称为心因性呕吐,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呕吐症状。它并非由生理疾病引起,而是源自患者的内心活动,可能由情绪波动、心理压力或特定生活事件触发。这种呕吐通常是突发性的,常在进食后不久或进食结束后出现,一般不会显著影响患者的食欲和体重。如果呕吐症状频繁且影响日常生活,或者伴有显著的情绪问题、进食问题,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神经性呕吐有这些特点
-呕吐常在进食后反复不自主的发作,呕吐物通常为刚进食的食物,呕吐后食欲不受影响。
-无明显恶心感,体重一般不会减轻,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症状几乎每天发作,持续超过一月。
-否认有怕胖的心理和要求减轻体重的愿望。
-经过全面体检,无法找到可以解释该症状的躯体疾病。
怎么会得上神经性呕吐?
-强烈的情绪波动,如心情不愉快、心理紧张、内心冲突等焦虑或抑郁情绪。
-特定的心理冲突或生活事件,如家庭问题、工作压力。
-个性特征,患者可能具有诸如自我中心、易受暗示、情绪化等某些特定的性格特征。
怎么改善?
-科学认识疾病:首先应了解这是一种心理问题引起的身体反应,而非器质性疾病,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规律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胃肠道负担。
-适度运动:如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胃肠功能。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应对机制。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能需要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
家属可以做些什么?
-提供情感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
-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过分紧张或焦虑。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并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
-学习相关知识,帮助患者理解病情,减少误解和恐惧。
预防建议
-增强心理素质,学会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饮食和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体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呕吐的躯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