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8日 三农快讯
s

四川手机报,7000万人都在看。四川移动用户编辑121发到10658678可订阅《四川手机报-三农快讯》,报料热线(028)85175827。

★热点关注★

农业农村部:今年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

----

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今年,我国将持续推进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力争面积增加1000万亩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百分点,牢牢端稳中国人的“油瓶子”。

2022年,国家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取得“开门红”。通过在东北大豆传统产区,发展玉米大豆轮作,在西北、黄淮海、西南、长江中下游选择适宜区域,首次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面积达到1.54亿亩,增加2743万亩,为1958年以来面积最高的年份;产量首次迈上2000万吨台阶,创历史新高。大豆自给率提高3个百分点。油料生产也稳步扩大,油菜籽面积达到1.09亿亩,比上年增加了近400万亩,连续第4年恢复性增加,产量达1553万吨,增产81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6个百分点。(央视新闻)

★四川三农★

1、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地区干燥少雨雪,气温略有起伏,总体有利于春运后期返程出行。四川省气象台预计,今明两天,盆地大部为多云到晴的天气,西部北部部分地方有霜冻,西部、南部沿山有小雨(雪)并伴有道路结冰,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西部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部分地方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四川在线)

2、宜宾:今年的兴文早虾已于日前正式开捕上市。目前,兴文县有稻虾种养面积6万亩,今年预计小龙虾总产量将突破1万吨,其中今年早虾养殖面积约3万亩,预计早虾总产量可达2500吨。当地正全力构建“苗种繁育、立体养殖、物联流通、精深加工、餐饮消费”一体的稻虾产业链条。力争“十四五”期间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达2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50亿元以上。(四川经济网)

3、兔业:荣县每年出栏兔1000万只,位居全省第一,今年该县已经把出栏目标定在了1400万只。目前,全省已建有121个存栏10000只以上现代化兔场,创建了3家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按照《四川省“十四五”牛羊禽兔蜂饲草饲料业发展推进方案》,到2025年,我省将布局发展60个兔产业基地,兔出栏量年均增长1.0%以上。点击阅读>>详情(川观新闻)

4、防火:根据预测,今年防火期全省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总体偏高,加之农业生产、民俗活动、林牧区施工集中,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严峻复杂。今年防火期的工作仍以预防为主,将从队伍建设、疏堵结合等多方面着手,结合全省第一次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结果,动态消除火灾风险隐患。(四川日报)

5、农村防疫:筑牢乡村防疫屏障,春节假期,各地基层医疗工作者加强对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绵阳市北川县对老年人、小孩、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建立台账,并组建了“守望相助”流动医疗队,开展上门巡检。点击阅读>>详情(四川新闻联播)

★全国三农联播★

6、禁渔:公安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长江禁渔”行动,全年共破获涉渔类案件7760余起,打掉团伙750余个,查扣非法捕捞器具1.5万余套,查获渔获物40余万公斤。自去年9月以来,沿江各地和长江航运公安机关接报的涉渔违法犯罪警情数、刑事发案数、有效举报数均呈连续下降趋势,长江流域可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明显增多,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光明网)

7、农田:2022年,我国农田建设数量质量双提升。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05亿亩,超额完成10亿亩阶段性建设目标。今年,我国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经济日报)

8、巩固脱贫: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到3278万人,比2021年底增加133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59万人。2023年确保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新华社)

★乡村振兴★

【总书记的惦念】大凉山的新生活

----

春节里,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三河村喜气洋洋,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如今,三河村已种植核桃、花椒等特色作物4000多亩;还通过培育扶持养殖大户,采取农户+合作社模式,重点发展西门塔尔牛、乌金猪等特色养殖业;同时,三河村独特的自然景观也逐渐成为旅游打卡地。5年来,村里规划正一步步成为现实,村民告别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新春佳节,富裕起来的彝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欢度春节。点击阅读>>详情(新闻联播)

★粮食生产★

泸州龙马潭区:建设都市现代农业高地

----

近年来,龙马潭区致力于建设都市现代农业高地,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关键点,立足农业发展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与品牌化,持续加强组织引导、科技赋能、招商引资,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让“希望的田野”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龙马潭区持续提高农田建设质量和效益。2022年以来,全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整治撂荒地,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水平,有序实施化肥减量增效、绿色种养循环、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让“粮田”成“良田”。截至2022年底,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23万亩。

2022年,全区落实有机高粱种植面积2.6万亩,总产量8800吨,总产值8270万元,同比增长17.9%,户均增收1.2万元。开展大豆高粱套作试验示范1500亩,推广秋洋芋稻草免耕覆盖栽培核心区5000亩。全年蔬菜播种面积7.15万亩,同比增长0.5%,产量14.766万吨,同比增长7.31%;水果种植面积5.93万亩,产量2.406万吨,同比增长7.84%。(四川新闻网)

我要爆料
新闻排行榜

四川手机报刊例价PDF

四川手机报刊例价JPG

四川手机报联系方式

广告部热线:028-83206299

蜀ICP备12003267号-1